fbpx

日本的夏天(上)-傳統節日篇

7 月 28, 2022

炎炎夏日又來了!提到夏天大家會有什麼聯想呢?

對於日本人來說, 夏天可是一年四季中風物詩(季節的特徵)及行事活動最多的時候哩! 

從傳統節日,到穿浴衣參加花火大會,日本夏天的行事你又參加過多少?

以下就跟大家介紹下日本夏天的行事及其內容吧!

  1. 中元及八朔
  2. 七夕
  3. 土用の丑の日
  4. お盆 (盂蘭盆會)

中元及八朔

中元原本起源於古代中國道教祭祀的三元之日,上元是1月25日,中元是7月15日,下元是 10月15日。

7月15日中元節與「盂蘭盆會」的佛教活動同時期舉行。

中元是讓人懷著感恩的心情,向平時在工作上或其他方面受到照顧的人,表達「從年初以來半年間承蒙照顧了」的心情而送上禮物以及問侯、叮囑對方在酷暑中保重身體的時候。

送禮的話多數會送上果凍,素麵,桃或蜜瓜等等富有季節感的禮物。

為什麼會在中元互相送禮呢?

其中一個說法要提到另一傳統節日「八朔」。
日本從前把每月舊曆一日稱為「朔日」,「八朔」就是舊曆八月一日「八月朔日」的簡稱。 
在從前農村社會,大家不得不守望相助,在每年「八朔」會舉行稱為「田の実の節句」的祭典祈願農作物的豐收。

「田の実」意為成熟的稻粒,讀音與頼み(意指「拜托事情」)相同,慢慢就演變成向經常拜託對方幫忙的人送禮。

這一風俗習慣從鎌倉時代開始已經存在,據說是中元送禮習俗的起源。

不過現今已經很少地域仍然會在「八朔」送禮,但在京都祇園藝妓以及舞妓在「八朔」仍然會向師傅師母以及茶屋的女將送禮表達謝意。

另一個說法是,互相送禮的話就可以跟祖先或神明共享食物了。

七夕

七夕則是在奈良時代(710-794年)從中國傳來的節日、是五節句之一,亦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牛郎織女故事。

奈良時代,隨七夕東傳日本的還有裁縫染織詩歌等種種技藝,貴族們在庭園的竹葉上寫下和歌詩,並向神社供奉許願,祈求技藝的進步,因此至今仍然保存著寫短冊許願的習慣。

而在盂蘭盆會(舊曆7月15日)開始一星期前的七夕前後的掃除,掃墓,清洗佛具等等亦是準備盂蘭盆會一環。

土用の丑の日

「土用」指的是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前季節交替的約18日,一年有四次。 「丑の日」則是起源於春秋戰國時代陰陽五行說的十二支之一,除了年份之外日子也會分為12支,每12日日個循環。

因此在土用的18天期間有時會有兩次「土用之丑之日」,就會分別稱之為一之丑及二之丑。

而2022年的土用一之丑是7月23日,土用二之丑是8月4日。

根據五行思想,在春土用丑日適宜服用帶有「い」字的食物,夏土用丑日則是「う」,秋土用丑日則是「た」冬土用丑日則是「ひ」。

萬葉集中已經有提及過“吃有營養的鰻魚度過炎熱的季節”的習俗, 而在日本夏天的土用丑日進食鰻魚(うなぎ)的習慣始於江戸時代。

據說某個生意不佳的鰻魚店主,和平賀源內商談如何在夏季銷售賣不出去的鰻魚。源內建議店主在店頭張貼「本日丑之日」,結果銷售狀況大好。此後,其他鰻魚店也依樣模仿,土用丑日食鰻就逐漸成為一種習慣。

本來除了鰻魚(「うなぎ」)  之外,其他名字以「う」開頭的食物來如
烏冬 (うどん」),瓜(「うり」),梅干し(「うめぼし」) 牛肉(「うし),馬肉(「うま」), 兔肉 (「うさぎ」)
都曾經是受歡迎的土用養生食物,但經過平賀源内推廣之後 在土用丑日進食鰻魚的習慣就慢慢流行起來。

實際上鰻魚中蘊含的豐富維他命A及B群的確具備防止夏バテ(因為夏天而產生的倦怠)以及食欲減退的功效。只不過和從前相比,營養價值高的食品充斥市面,吃鰻魚感覺上更像是一種應節活動呢。

お盆 (盂蘭盆會)

融合了日本自古以來對祖靈的信仰以及佛教思想,お盆是日本在夏季祭祀祖先的一連串行事。在受到道教影響的華南地區例如台灣及香港,舊曆七月有慶祝鬼月的習俗。

盂蘭盆會最初的期間是舊曆7月13-16日,但隨著日本自從明治時代開始採用了新曆之後,各地舉行盂蘭盆會的期間都有所不同。

有些地區在新曆7月13-16日期間慶祝,有些地區卻在新曆8月13-16日舉行,有些地方,例如沖縄,則保留舊曆舉行,因此每年日子都會變動。

盂蘭盆節是全年僅次於元旦的重要節慶,13至16號期間亦是國定假期,雖然行事內容和風俗習慣因應各地有所不同,但一般來說會掃墓祭祖,歸省探親,迎火,送火以及盆踊等等。

盂蘭舊曆1日稱為「釜蓋朔日」,是地獄之門打開的日子。從這一天開始就叫做「盆入り」,代表進入了盂蘭的時期,要開始進行掃墓,除草準備盆提灯等等迎接祖先回歸的工作。

在16日送火為止,亦會有「地獄之門開放期間不宜到河川或近海等陰暗之地」的說法。

精靈棚及施餓鬼棚

到了7日就是舊曆的七夕,七夕讀音(tanabata)的另一個寫法是棚幡,是迎接先祖靈魂(精靈)的棚,因此又叫作「精靈棚」。

到了七夕需要準備「精靈棚」,以及分別用茄子及青瓜製作精靈馬及精靈牛作為祖先往返陽間的交通工具。茄子及青瓜是夏天豐收野菜的代表,至於以青瓜為馬茄子為牛分別寓意祖先回來時馬不停蹄不會迷路,歸去時從容不逼好好欣賞沿途風景。

在盂蘭時擺置並不只對自己先祖獻上貢品。對於祖靈以外的無主孤魂以及沒有親属祭祀的靈魂,會在戶外另外擺置一個精靈棚,稱為施餓鬼棚。

盆踊

一般來說在13日舉辦迎火迎接先人回歸前,就會掃墓以及做好各種準備;而14,15日 是祖先滯在以及享用供品的時間,到16號則會舉辦送火, 引導亡靈回歸陰間。

在科技發達的現代,基於安全考慮亦有不少人以電燈來進行迎火及送火哩。

另外在 15、16日,全國各大寺社的境內都會聚集男女老幼,為了地獄的亡者免受苦難而聞歌起舞。

可以稱得上是夏祭一連串活動的高潮。 其中最著名的是德島縣的阿波舞、已經成為德島縣的代表文化。

五山送火

送火其中京都的五山送火最為盛大及著名,與葵祭、祇園祭、時代祭並稱京都傳統四大節慶。

五山送火每年在8月16日舉行,五座不同的山頭上分別點火,將稱作精靈的死者之靈送返陰間。

大文字在如意嶽(又稱大文字山)晚上20:00整點開始點火,
妙及法字分別於京都市松崎西山及東山在20:05 分點火,
「船形」在西賀茂船山於20時10分点火;
另一個大字「左大文字」在大文字山於20時15分点火;
最後的「鳥居形」在鳥居本曼荼羅山於20時20分点火。


五山送火完結之後就象征鬼節一段落了,可是一連串的夏天行事才正要進入高潮部份呢!

在八月中至下旬,全國各地不同地方都會舉辦大大小小的煙火大會以及祭典的屋台,詳細內容在下篇再為大家介紹。

延伸閱讀:>>日本的夏天(下)-玩樂篇 <<